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迅速发展并走向成熟,目前已经在越来越多的结构类型中得以应用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如钢结构、钢—混组合结构等。值得一提的是,隔震结构和消能减震结构性能化设计一方面提升了结构自身的抗震性能,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减隔震技术的发展。此外,性能化设计也不再单单局限于主体结构,其应用范围已经扩展到非结构构件,如砌体填充墙、玻璃幕墙、管道系统、照明系统、消防系统、通信设备等。
一、板式橡胶支座及安装技术要求板式橡胶支座在安装时,要求梁体底面和墩台上的支承垫后顶面具有较高的平整度。

在,板式橡胶支座从1965年起出上海橡胶制品研究所、上海市政工程研究所和上海市政设计院等单位开始研制与试验,并先后在广东、上海、山东、广西、福建、江苏、浙江和安徽等地部分公路桥上使用。
摩擦摆支座在建筑结构的设计中也必不可少,能够有效地降低建筑结构的自然频率,并提高其抗震性能。

二、四氟乙烯橡胶支座及安装技术要求四氟橡胶支座的构造:在普通板式橡胶支座的表面粘贴一层聚四氟乙烯板,就构成了聚四氟乙烯橡式板胶支座,简称四氟板橡胶支座,其抗压和转动性能与普通板式橡胶支座基本相同,当然在建筑施工实际应用时,四氟橡胶支座的整体构造并非如此简单。
当下支座板与墩台采用焊接连接时,应采用对称、间断焊接方法将下支座板与墩台上预埋钢板焊接。焊接时应采取防止烧伤支座和混凝土的措施。
